晋国没有被三家瓜分的话晋国还能吊打秦国吗?
对晋国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有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
春秋时,秦晋之间你来我往,互有胜负也仅仅停留在秦穆公时代,秦穆公之后,秦国就进入了长达百年的衰落期,一直到了三家分晋之后,魏国变法,魏文侯以吴起为将,吞秦河西之地,窥视关中,之后印晋一战,秦国更是大败,自此再无力抵抗三晋的攻势。
可见,魏文侯的三晋联盟威力真的强,如果持久下去的话,那么灭掉秦国大概也只是时间问题,可惜,赵国不满对魏国的压制,赵魏反目,三晋联盟瓦解,此后魏惠王到处结仇,搞得周边都是敌人,这才使得秦国压力大减,有了变法图强的时间。
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取决于综合国力,放在古代社会,最基础的就是农业实力是否强劲。
春秋时,各国分封都是按照宗法制血缘关系来获得土地,分配的标准,不是看功劳大,而是看亲疏远近,无论是晋、秦、还是楚,几乎都陷入过公室之间的残酷的斗争,使得国力大幅度衰弱。
晋国应该是第一个开始废除公族制度的国家,晋献公鉴于公室斗争的教训,上台不久就开始大规模消灭公族贵族,斩断了晋国维护奴隶制的宗法血缘纽带,之后开始新封贵族,大都是非公族的同姓或异姓贵族。
献公之后,晋惠公实施作爰田,即将原来归公室所有的土地 公田拿出来,进行大范围的封赏,赏给无田或少田的人,使得他们成为小土地占有者,进而使这些 人变为国君征兵的对象,充实军队。
虽然这种封上只是一种临时措施,目的是为了抗衡秦穆公,但等晋文公成功回国后,这种封赏已经成为了当时晋国的大势。
到了晋国中后期,卿族政治斗争剧烈,晋国六卿加紧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,土地、国民都成为争夺的目标。
谁拥有了更多的土地,就快要留住更多的国民,增加更多的赋税,战时便会拥有更多的军队;拥有土地和赋税,就能养士、就能为战争准备粮食、马匹等。
为了赢得国民大众的支持,以便在与公室及其他卿大夫之间的互相斗争中获得胜利,六卿纷纷采用改变亩制的办法,扩大每亩地的实际面积,并尽可能减少税收,以赢得下层人民的支持。
可以这样说,晋国是诸侯之中,第一个走向土地私有制的国家,而土地私有制是当时历史发展的方向,制度的调整其实都是为了将土地分配给更多的人,扩大生产规模,这样,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自然就上去了。
晋国拥有长达100年的土地制度变革的经验,这也是为什么魏国是七国之中第一个变法的,而其他诸国变法的人才几乎都来自三晋的原因。
当然,凡事有利就有弊,晋国土地制度的变革,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,晋献公大规模消灭公族,使得晋国国无公族,晋文公时又立三军六卿制度,使得异性贵族实力膨胀,卿族实力直接威胁公室,国政长期为六卿所把持,最后终于发生了三家分晋,晋国灭亡的悲剧。
说到底从晋献公开始的土地制度变革,虽然打破了宗法血缘的奴隶制,但却并没有绕过分封制,只是将同姓贵族,变成了异姓贵族。
当然,也是因为晋国卿族之间斗争太激烈,为了争夺更多领地、人口、赋税,才使得晋国的土地私有制得以向下更深层次地推广。
说这么多,其实就一点,晋国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起点,它的分裂,也是这种转型过程中的阵痛。
没有这个分裂,大概以土地私有制为核心的战国变法还要晚上一段时间。
秦国的变法经验也是商鞅从魏国带来的啊。
倘若当年晋国消灭公室分土地的制度改革朝着中央集权方面演进,将分封制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面,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家分晋,也不会有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的强大,或许战国历史都要大大缩减呢。